静电放电试验中的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在以下方面存在显著区别: 枪头设计 接触放电:使用尖头枪头,可直接接触被测设备表面。 空气放电:采用圆头枪头,需通过空气间隙放电(通常与设备保持约1cm距离)。 电压等级 接触放电:测试电压等级较低,例如信息技术产品常用+4kV(*高可达±8kV)。 空气放电:电压等级更高,如+8kV或±15kV,模拟更极端放电场景。 操作流程 接触放电:枪头对准被测点后扣动扳机,直接接触放电。 空气放电:先扣动扳机产生放电,再将枪头靠近被测设备(放电发生在空气间隙中)。 适用场景 接触放电:优先用于可接触的导电表面(如金属接口、按键等),模拟人体直接触碰设备的放电。 空气放电:用于无法接触的绝缘表面(如塑料外壳、缝隙等),模拟电荷通过空气击穿的场景。 标准要求 接触放电:按规定的单一等级测试(如±4kV)。 空气放电:需逐级测试所有规定等级(如从±2kV到±15kV逐步加压)。 放电特性差异 接触放电:电流波形稳定,重复性好,首.次峰值电流可达30A(8kV时)。 空气放电:波形受环境湿度、气压及放电距离影响大,初始电流尖峰可能被抑制(尤其对小尺寸引脚放电时)。 防护设计影响 接触放电失效:通常因直接传导路径未做滤波或TVS保护不足。 空气放电失效:多由电场耦合导致,需加强屏蔽或调整敏感电路布局(参考LED灯案例中通过加装ESD器件解决空气放电问题)。 典型应用示例:消费类电子产品测试中,金属USB接口需进行±4kV接触放电,而塑料外壳缝隙则需±8kV空气放电。若设备用于医疗等高风险场景,空气放电可能要求±15kV(如输液泵标准)。 复制 反馈 重答 上一篇:电磁兼容暗室的构造材料介绍下一篇:浅谈汽车交流充电传导发射的问题
静电放电试验中的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在以下方面存在显著区别:
枪头设计
接触放电:使用尖头枪头,可直接接触被测设备表面。
空气放电:采用圆头枪头,需通过空气间隙放电(通常与设备保持约1cm距离)。
电压等级
接触放电:测试电压等级较低,例如信息技术产品常用+4kV(*高可达±8kV)。
空气放电:电压等级更高,如+8kV或±15kV,模拟更极端放电场景。
操作流程
接触放电:枪头对准被测点后扣动扳机,直接接触放电。
空气放电:先扣动扳机产生放电,再将枪头靠近被测设备(放电发生在空气间隙中)。
适用场景
接触放电:优先用于可接触的导电表面(如金属接口、按键等),模拟人体直接触碰设备的放电。
空气放电:用于无法接触的绝缘表面(如塑料外壳、缝隙等),模拟电荷通过空气击穿的场景。
标准要求
接触放电:按规定的单一等级测试(如±4kV)。
空气放电:需逐级测试所有规定等级(如从±2kV到±15kV逐步加压)。
放电特性差异
接触放电:电流波形稳定,重复性好,首.次峰值电流可达30A(8kV时)。
空气放电:波形受环境湿度、气压及放电距离影响大,初始电流尖峰可能被抑制(尤其对小尺寸引脚放电时)。
防护设计影响
接触放电失效:通常因直接传导路径未做滤波或TVS保护不足。
空气放电失效:多由电场耦合导致,需加强屏蔽或调整敏感电路布局(参考LED灯案例中通过加装ESD器件解决空气放电问题)。
典型应用示例:消费类电子产品测试中,金属USB接口需进行±4kV接触放电,而塑料外壳缝隙则需±8kV空气放电。若设备用于医疗等高风险场景,空气放电可能要求±15kV(如输液泵标准)。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北区高新北六道兰光科技大厦B座5楼512室
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1725号